擰緊公共設施建設環節上每一個“螺絲”
更新時間:2011-7-12
昨晚9時10分許,由港鐵運營的深圳地鐵4號線清湖站的上行扶梯運行至1/3處后,突然停頓后逆行,扶梯上的乘客猝不及防摔下,造成4人受傷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發生事故的扶梯是品牌為CNIM的電梯。(7月11日廣州日報)
近期,由電梯引發的公共安全事故不斷。在北京地鐵4號線發生了扶梯事故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后,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出緊急通知,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奧的斯513MPE型電梯,全國各地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督促地鐵、機場、車站、商場等單位立即對所使用的自動扶梯開展全面排查,采取有效措施,消除安全隱患。可是,這回深圳出事的可是法國的CNIM的電梯,正坐在風口浪尖的奧的斯可能要露出一絲詭譎的笑。全國普查扶梯,再停一個品牌,接下來怎么辦?
扶梯相繼出事,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電視新聞里,都會看到扶梯工作原理的剖面圖,非常詳細,細到齒輪運動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固然,這是在多媒體時代實現它幫助公眾了解事故發生原因的輔助功能,值得肯定。但是,出事扶梯的機械原理,公眾看明白了,那些沒出事的呢?人們在日常生活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接觸各種機械設備,就拿交通運輸工具來說吧,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交通工具外,還有一些新型的、特殊的工具如高鐵、磁懸浮列車、索道纜車、游樂場里的過山車等等,如果人們都需要剖開他們的肚子來看個究竟,無異于挨個了解銀河系內外的每個星體,別說幾十年光陰了,幾輩子乃至幾十輩子都無法窮盡。
對于公共設施項目,建設者要像原理圖的每一個齒輪和螺絲那樣一絲不茍,精益求精,不能受任何除公共利益之外利益驅動的干擾。而政府要做的事是建立規范的建設標準,實施零容忍的全程監督。北京地鐵出事后,相關部門指出采用的均是公共交通重載型自動扶梯,并公布了重載扶梯的標準。然而,有專家質疑,國內對于重載型扶梯,既沒有相關定義,也無相關國家標準。國內電梯重載標準不一,如廣州地鐵扶梯的重載標準就是北京地鐵公布標準的兩倍。并且,國內多家電梯企業對重載扶梯的“國標”同樣存疑,而國內重載電梯的國標已經落后歐洲標準十余年。就像國產乳品一樣,一出事,跟著存疑的標準就浮出水面,源頭的監管制度何以總是那么的脆弱?
由扶梯的標準問題,聯想到膠州灣大橋那么多的護欄螺絲未擰即宣布通車,竟然還合乎好幾個文件的規定,這些低標準的規范能否守得住公眾安全的底線,這不禁令人焦慮。標準、質量、維護、檢查、監督、問責、整改……所有的問題都歸結于一個原點,就是公共利益大事生命攸關,不管決策者、管理者,還是經營者,都馬虎不得,尊重公眾生命價值,擰緊公共設施建設環節上的每一個“螺絲”,這遠比展示原理圖更為重要、更為務實。